- 2022-06-16 发布 |
- 10页
申明敬告: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,不预览、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。
文档介绍
读书名言 (2)
读书名言开卷有益。宋·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》。益:增益。本句大意是:只要翻开书本就会有所增益。~是人们劝学的常用名句。它肯定读书的重要作用,引导并鼓励人们认真读书学习,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被人奉为绝对真理。进入当代,此句虽仍活在日常口语中,但大多使用者都认为,在各种信息充斥的今天。开卷未必一定有益.读书应该有选择,不健康的书不读.对组成自己知识结构无用的书不读。这是对~的一种修正与发展。宋代文人王辟之《渑水燕谈录》韦编三绝。 读书名言见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。韦编:古代用竹简写书,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,叫“韦编”。韦,熟牛皮。三:多次。绝:断。本句大意是:翻来覆去地阔读,竞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好多次。据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: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……读《易》,~。”后来人们就把~用以形容读书十分勤奋,把书读烂了多少回。~的治学精神,至今仍是可以效法的。西汉史学家,思想家,文学家司马迁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读书要玩味。宋·程颢《遗书》。本句大意是:读书要反复咀嚼体味。此条阐明读书的方法。认为只“读”而不“品”(玩味),便不可能理解书中要义。可见读书最忌一目十行,不求甚解。~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,至今仍可惜鉴。宋代教育家程颢《遗书》读书要玩味。宋·程颢《遗书》。本句大意是:读书要反复咀嚼体味。此条阐明读书的方法。认为只“读”而不“品”(玩味),便不可能理解书中要义。可见读书最忌一目十行,不求甚解。~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,至今仍可惜鉴。宋代教育家程颢《遗书》读书贵精熟。明·胡居仁《居业录·学问》。本句大意是:读书以精读、熟读为难能。该名句强调读书以精熟为贵,反对贪多不化。读书以精熟为贵,是古人读书经验的总结,生吞活剥、一目十行的读书方法,不可能理解书中的要义,因而不可能化为技能,也不可能付之实践。因此,“精”读虽然数量少,“熟”读虽然用时多,却是最有效的读书法。此句言简意赅,通俗易懂,容易言之于口,故常为世人所称引。明代理学家胡居仁《居业录·学问》书肇于自然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东汉文学家、书法家蔡邕 为乐趣而读书。英国小说家,剧作家,散文家毛姆宰相必用读书人。清·程允升《幼学琼林·文臣》注引《宋史》载宋太祖语。宰相总揽国家大事,日理万机,事务繁杂,必须知识渊博。知识一方面来之实践经验,但这远远不够,必须多读书,天文、地理,历史等等,无所布知。从书本中获取卸识和经验作为借鉴,来补充实践经验的不足。若孤陋寡闻,知识浅薄,就不能胜任所负的重大责任。可用来要求和评议国家高级干部种负有重任的人要多学习,多读书。明末清初学者程允升《幼学琼林·文臣》不读诗书形体陋。明末清初诗人吴嘉纪不动笔墨不读书。 读书名言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读书使人心明眼亮。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谨防专攻一书的人。英国犹太政治家迪斯雷利·伊萨克人不读书,其犹夜行。唐·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。本句大意是:人如果不读书学习,他就会像在黑夜里行走一样茫然。该名句以打比方的方法,用一个家所熟知的、形象的比喻,直观地阐明自己的观点。这种直观的手法,其效果更含蓄,更形象,更富有艺术性。借助形象说理是古人常用的说理手法之一,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,应该很好地借鉴。唐代小说家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大凡读书,不能无疑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元·赵孟頫《叶氏经疑序》。大凡:大抵。本句大意是:大体上说,读书就不能没有怀疑与疑问。此条原文说:“~,读书而无所疑,是盖于心无所得故也。”古人读书,讲究独立思考,不盲听盲从。他们认为,读书无疑即无所得,道理是深刻的。正确的读书方法是一边学习,一边独立思考,发现问题。这样,才能有所发现,有所发明。此条语言朴素、平易,然而说理深刻,寓有哲理,多为后人引用。元代画家赵孟頫《叶氏经疑序》束书不观,游谈无根。宋·苏轼《李氏山房藏书记》。束:搁置。游谈:交游叙谈。根:根柢。本句大意是:把书搁置在一边而不看,交游叙谈便没有根据.此条旨在从实用角度强调读书的作用,然而变换角度从反面入手,指出不读书将会带来什么弊病,把恶果交给人看,以期给人警示,令人警觉,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表现手法。北宋文学家苏轼《李氏山房藏书记》积财千万,无过读书。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。本句大意是:财物为身外之物,即使累积千千万万,也比不上读书的价值。此条采用对比手法,将财物与读书进行一番比较,以反衬和突出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价值。该名句告诫人们不要贪恋财物,而要注重读书学习与提高自己做人的素质。“读书无用论”者当为之三思。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 读书百遍,其义自见。西晋史学家陈寿劳于读书,逸于作文。 读书名言元代著名的学者、诗人和教育家程端礼一日不书,百事荒芜。明朝学者李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周恩来书之论事,昭如日月。《尚书》《尚书》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清代文人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图书包含着整个生活……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,哲学家培根读古人词,贵取其精华。清代文人陈廷焯学书则知,识学可以致远。 读书名言唐代画家张彦远读书何所求?将以通事理。清代诗人张维屏读书与磨剑,旦夕但忘疲。五代·南唐·李中《勉同志》。磨:磨练。但:只。这两句大意是:读书学习与习武练剑,从早到晚只是乐此不疲。学文练武是封建士大夫为求取功名而必须具备的基本功。此种追求以唐代为最,故此语出自唐人之口非常自然。“旦夕但忘疲”一句,洋溢着一种自信、满足的欣喜,反映出唐代尚文习武以求取功名的时代风尚。读书、习武本是十分紧张的事,而诗句写得轻松、通脱,反映出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,充满着热情的精神力量。五代南唐诗人李中《勉同志》诗书勤乃有,不勤腹空虚。唐·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。乃:才能够。有:有所得。这两句大意是:勤读诗书才能有所收获,学习不勤就腹中空虚。韩愈在此篇中说:“人之能为人,由腹有诗书。~。”这里以读书为准则,不仅确立了衡量一个人有无能力的标准,而且提出了如何实现这种目标,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——勤。通过“勤”与“不勤”进一对立的概念,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后果,十分朴素地阐明了道理。其言具事,具体明白,理寓其中,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。唐代文学家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。这两句大意是:读破了万卷书,作起诗文章像有神助一样。这两句是杜甫的自我评价,虽多少有些夸张和自负的意昧,但确是经验之谈。它道出了一个质朴的真理,即博览群书,吸取前人积累的知识和创作经验,加以融会贯通,写起诗文来就会下笔成章,若有神助。作者对读书与写作的关系作了精炼的概括,因而千古以来广为传诵。苏轼的名言“读书万卷始通神”即从此化来。此名句可供引用论述平时注意读书,注意积累知识对于创作的重要作用。唐代诗人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纨绔不饿死,儒冠多误身。唐·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。纨绔(wnákù 完库):指富家子弟,有鄙薄意。儒冠:读书人。这两句大意是:那些富家子弟是不会饿死的,而读书人却大多误尽终生。杜甫所处的那个时代,纨绔子弟不学无术,一个个脑满肠肥、趾高气扬;他们精神空虚,本是世上多余的人,偏偏不会饿死。而像杜甫那样正直而又有才能的读书人,却大多空怀壮志,一个个穷困潦倒,眼看误尽了事业和前程。诗句以“纨绔”与“儒冠”对举,以“不饿死“与“多误身”对比,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黑暗现实。这种通过对比以突出主旨的手法可以学习。唐代诗人杜甫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读书趋简要,害说去杂冗。宋·欧阳修《送焦千子秀才》。趋:趋向,朝某个方向发展。冗(rǒng茸):烦琐。这两句大意是:读书以简洁扼要为上;烦琐冗杂的有害学说应该去除。此条为欧阳修读书的经验之谈,他将自己的体验劝诚友人,以求切磋读书之道。名句表现出对简洁明快的追求。精粹圆通、要言不烦是古来读书人所追求的境界,而杂芜繁冗是历代文人之大忌。这种省净的传统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,值得今天借鉴与继承。该名句在形式上采用相反相成的手法,一“趋”、一“去”,一“简要”、一“杂冗”,对比鲜明,相映成趣,使作者的观点在意义相反的词句的对比中更加突出,道理更容易为人所接受。北宋文学家,史学家欧阳修《选焦千子秀才》读书贵神解,无事守章句。清·徐洪钧《书怀》。神解:从精神上得其奥妙,深切理解。事:从事。章句:汉代以来分章析句解说古书意义的一种方法。这两句大意是:读书学习贵在心领神会,整体把握,切记不要死守章句,食而不化。此名句阐述读书的道理与方法,其可贵之处在于提倡从精神上理解与把握作品的精髓,而不需要字斟句酌,拘泥于文字,像一个迂腐保守、死守章句的老夫子一样。清代学者徐洪钧《书怀》读书之处,不可久坐闲谈。 读书名言清·申居郧《西岩赘语》。本句大意是:读书学习的地方,不应该久坐闲聊,虚耗大好时光。这是一个冶学的名句。它的好处在于:一可以书于座右,自督自励,提高学习效率,抓紧时间读书;二可以督促提示别人,不要浪费读书人的时光。因此,该名句常为一些冶学严谨的学者书于读书之处,流传于他们的言谈话语之中。那些不知珍惜时光,蹉砣岁月的人,当引以为戒。清代教育家申居郧《西岩赘语》一语不能践,万卷徒空虚。明·周立《饮酒》。践:指实践。这两句大意是:假如一句话都不能付诸实践,纵然空读万卷诗书也是枉然。此名句旨在阐述读书与实践的关系,强调读书的目的在于指导行动,只会读书却不能付诸实践的人,学问再多也无用处。在写作上,名句以“一语”对“万卷”,通过“一”与“万”的对比的反差,较为直观地强化了要说的道理。明代诗人周立《饮酒》俯仰终宇宙,不乐复何如。见晋·陶渊明《读山海经十三首》其一。俯仰:一俯一仰之间。终:穷尽。复何如:又怎样。这两句大意是:在一俯—仰的瞬间就游遍了宇宙,怎不使人快乐呢?这两句写作者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,“泛览周王传。流观山海图” 的无穷乐趣。《周王传》即《穆天子传》,叙述周穆王驾八匹骏马周游四海的神话传说;《山海图》指《山海经》及郭璞为它作的圈赞,此书共十八卷,大多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及神话传说。作者在“微雨从东来,好风与之俱”的优美景色中流览这些书籍。仿佛宇宙间古往今来的各种景观一下子都来到心中,怎不感到快活?这两句既可表现隐居之乐。又可表现读书之乐,后一句以反问增加盛情色彩的写法,也可借鉴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陶渊明《读山海经十三首》读活书,活读书,读书活。当代诗人、剧作家、历史学家、古文字学家郭沫若读书不趁早,后来徒悔懊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《清诗铎》读书而不理解,等于不读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读书如行路,历险毋惶恐。《清诗铎》养子不读书,不如养头猪。社会评论家,畅销作家李承鹏《寻人启事》自得读书乐,不邀为善名。 读书名言清代学者王永彬至哉天下乐,终日在书案。北宋文学家,史学家欧阳修一行书不读,身封万户侯。唐代诗人聂夷中士欲宣其义,必先读其书。东汉政论家、文学家王符略翻书数则,便不愧三餐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陈字自读书谓已多,抚事知不足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王安石读书忌死读,死读钻牛角。作家、教育家叶圣陶读书不知要领,劳而无功。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孔子圣人,其学必始于现书。 读书名言宋·苏轼《李氏山房藏书记》。本句大意是:像孔子这样的圣人,他的学识也一定从读书开始。古人著述、说理常受“宗经”、“征圣“传统的影响,要么引经据典,要么直接附会圣人或托名圣人,以增强自己说理的权威性。此条为了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,从而使读书的作用得以强化,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手法。北宋文学家苏轼《李氏山房藏书记》读书应自己思索,自己做主。中国现代作家、政治评论家鲁迅让孩子跟随着兴趣去读书吧。经济趋势研究专家、财经评论家时寒冰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。苏格兰作家、历史学家托·卡莱尔读书必专精不二,方见义理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明代官员、理学家薛宣读书之法,莫贵于循序而致精。宋·朱熹《性理精义》。循序:按照次序渐进。致精:达到精通。本句大意是:读书的方法,没有比按照由浅入深的次序逐步前进最终达到精通更重要的了。此条阐释读书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的道理。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,根基越扎实,建树大厦的保险系数就越大,今后就越有可能大有作为。假如违反学习本身的规律,幻想走捷径,跳跃式地学习,就不可能达到“致精”的境界。因此,“循序”和“致精”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。朱熹揭示了二者的关系,抓住了问题的关键,为人们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,因而使该名句具有很强的生命力。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朱熹《性理精义》 读书当读全书,节抄者不可读。清·冯班《钝吟杂录·家戒下》。这两句大意是:读书应该全书通读,节抄的片断不能读。此条宣传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,是严谨学风和治学传统的显现。一本书有一个完整的主旨,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作为片片断断的节录,不一定能够反映全书的精神风貌,往往容易被选录者断章取义。因此,如果要完整理解作者的意图,不能贪图省事,偏信节抄的片断文字,这种观点,有其道理。但是,在目前知识爆炸的时代里,要做到读书一律“读全书”,确实不是件容易事。我们应理解该名句的基本精神,坚持严谨的学风,老老实实地读书,以科学求实精神统帅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。从这个角度看问题,~一句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。明末清初诗人冯班《钝吟杂录·家戒下》读书可以帮助你忘记你的悲哀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,诗人莎士比亚《泰特斯·安德洛尼克斯》童话不只是儿童们享用的食品。 读书名言列宁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。现代学者、历史家、文学家胡适养心莫若寡欲,至乐无如读书。明代抗倭将领,军事家戚继光至乐蜞如读书,至要莫如教子。法国思想家,法学家孟德斯鸠好书读的越多越让人感到无知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轰轰烈烈的恋爱,舍命的读书!台湾女作家,原名陈懋平三毛鱼离水则身枯,心离书则神索。清代学者山阴金先生《格言联璧》胸中书富五车,笔下句高千古。明代文学家、戏曲家冯梦龙贫寒更须读书,富贵不忘稼穑。 读书名言清代学者王永彬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。名孙文,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,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,三民主义倡导者孙中山静坐自无妄为,读书即是立德。清代学者王晫《今世说》节饮食以养胃,多读书以养胆。庄周,战国哲学家庄子读书志在圣贤,为官心存君国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明末清初理学家、教育家朱用纯读书也像开矿一样“沙里淘金”现代小说家赵树理读而未晓则思,思而未晓则读。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朱熹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,等于白读。台湾交通大学教授、管理大师曾仕强《胡雪岩的启示》有些人生来只会吸收书中的毒素。 读书名言英格兰文艺复兴剧作家、诗人琼森书可益智,书可熏性,书可养生。清代官员杨名时早知今日读书是,悔作从前任侠非。唐·李欣《缓歌行》。任侠:仗义行侠。这两句大意是:早知道今天读书做得对,后悔从前错误的仗义行侠行为。此条通过一个徽妙的心理转变,写出诗人对自己生活经历所的反思。在经过一番行侠仗义、崇力尚武的经历之后,终于悟出读书才能立身的道理,这其中虽有时代背景的关系,但也是作者的现身说法,具有较强的说服力,两句对比强烈,心理描写自然,语言真切质朴,令人回味无穷。 唐代诗人李欣《缓歌行》从此静窗闻细韵,琴声长伴读书人。唐·李群玉《书院二小松》。细韵:轻微而和谐的声音。这两句大意是:从此可以在静静窗边听到松树细微而和谐的声音,那声音宛似琴声,长伴室内的读书人。将窗前松声喻为缕缕琴声,而且十分有情地“长伴读书人”,想象新奇,意境优美。可用来描写庭院里的小松树。唐代诗人李群玉《书院二小松》须知三绝韦编者,不是寻行数墨人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宋·朱熹《朱文公集·易诗之一》。韦编:古人称加工过的牛皮为“韦”。连接竹简的牛皮绳称为“韦编”。寻行数墨:只会背诵文句,不明白义理。这两句大意是:要知道熟读竹书,多次磨断牛皮绳的人,肯定不是死记硬背、浅尝辄止的读书人。这里引用了一个孔子读《易》的典故。传说孔夫子晚年酷喜《易经》,常常爱不释手,反复诵读,以致牛皮绳多次磨断。作者以孔子读《易》的典故激励学人,希望不要做了草浮躁的读者。此条采用对比手法增强效果,以“三绝韦编者”与“寻行数墨人”相较,使形象突出、观点明确,平添了许多情趣。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朱熹《朱文公集·易诗之一》故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宋·苏轼《送安淳落第诗》。故书:旧书,指古人之书。子:你,男子的尊称。这两句大意是:古人的书不满足于成百遍地读,熟读精思你自然就能懂得古书的精义。这是关于读书方法的名句。安悼淳参加科举考试落第,苏轼写此诗传授读书之道。从形式上看,此条讲的是读古书,其实,无论占今,读书的道理是一致的。“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”,历来如此。苏轼此句的独到之处,在于他在“读”的基础上,还强调“思”的重要作用,有了“思”的一面’读书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。北宋文学家苏轼《送安淳落第诗》退笔如山未足珍,读书万卷始通神。宋·苏轼《柳氏二甥求笔迹二首》其一。退笔如山:据《太平广记》载,智永住吴兴永欣寺,学书有秃笔头十瓮,后埋之,号为退笔冢。这两句大意是:写秃的笔头即使堆积如山也不值得珍惜,其有读破万卷书才能实现通神的创作境界。苏轼的外甥柳闳、柳辟很崇拜舅舅的书法,向苏轼索求笔迹。于是,苏轼写了两首诗自谦,说自己的书法未足珍惜.只有读书万卷才是学子们应追求的境界。“读书万卷始通神”一类的警句,是古人劝学的常用语,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。杜甫也有“读书破万卷,下笔如有神”之句,这种号召读书广博的口号,在知识爆炸,社会分工却越来越细,专业面目趋狭窄的今天,仍有其现实的借鉴意义。北宋文学家苏轼《柳氏二甥求笔迹二首》藜羹麦饭冷不尝,要足平生五车读。宋·陆游《读书》。藜羹(līgēng犁耕):藜是一种草本植物,嫩叶可食,用藜做成的菜粥称为藜羹。这两句大意是:为读书而屡忘进食,一心要实现学富五车的平生目标。此条塑造了一个为追求知识而废寝忘食的形象。“藜羹麦饭”反映了主人公的俭朴,“冷不尝”反映了主人公的勤奋,“ 要足平生五车读”是他奋发追求的目标。由于目标明确,虽然生话请苦而乐在其中,诗句洋溢着一种自信而轻松的气氛。此名句平淡自然,不用奇字奇句,而以其精神境界取胜,故能风格独具,形象鲜明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《读书》读书切戒在慌忙,涵泳工夫兴味长。 读书名言宋·陆九渊《读书》。涵泳:深入体会,此指沉浸玩味于诗书之中.这两句大意是: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,一目十行的毛病,应该沉浸在书中,反复咀嚼、品味,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。此名句用一正一反的句法阐明道理,赞成什么,反对什么,一目了然。这是属于说理的诗句,但使人不觉得它在说理,其语言自然通俗,犹如与人谈心,而诗味悠远,耐人玩味。南宋哲学家陆九渊《读书》老去读书随忘却,醉中得句若飞来。宋·范成大《分弓亭按阅》。随:随即。这两句大意是:老了读书随读随忘,醉意中得到的诗句像飞来之笔。这两句写老年人的生活感受。老年人记忆力衰退,读书时随读随忘;可老年人阅历丰富,醉中能触发灵感,思路仍很敏捷,“飞来”之喻,甚为确切。诗句来自切身体会,生活气息很浓。南宋诗人范成大《分弓亭按阅》读书好处心先觉,立雪深时道已传。情·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三。立雪:指尊师重道。《宋史·扬时传):杨时“见程颐于洛,时盖年四十矣。一日见颐,颐偶瞑坐。时与游酢(人名)侍立不去。顾既觉,则门外雪深一尺矣。”这两句大意是:如果读懂书的要义,精神就会首先领悟;如果像宋人扬时那样做到程门立雪,尊敬师长,治世之道即可以广传天下。该名句强调认真读书与尊敬师长的重要性。读书要用“心”去悟,才能真正懂得书的“好处”;而要真正读好书,懂得治世的道理,首先必须尊重师长,敬重师道。如果在社会上普遍出现了宋人杨时程门立雪的境界。人人敬重老师,那么,教化就可以大行于天下。本名句长于用典,言简意骇,使诗文典雅含蓄,立意深远。清代诗人袁枚《随园诗话》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,最是不济事。清·郑板桥《淮县署中寄舍弟》。本句大意是:假如读书把过目成诵作为追求的目标,这种追求最无济于事。此条通过对过目成诵现象的否定,希望人们脚踏实地,扎扎实实地学习。全句行文随便,给人真挚感,既寓意深刻,又完全口语化,使人感到亲切而乐于接受。清代画家、书法家郑板桥《淮县署中寄舍弟》读书不可无师承,立论不可无依据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清·王晫《今世说》卷二这两句大意是:读书要严格依照老师所在门派的观点进行解说,立论也要从老师的学说中寻找依托,做到立论也要言出有据。中国古代有一个治学传统——做学问讲究师承,即学生必须恪守老师的学术观点。这种师承的学术观点是学生阐发问题的严格依据。王晫在这里是想借读书讲师承、立论须依据来阐明治学必须严谨的道理。其方法叫做连类取譬,是一种古人常用的表现手法。明末清初学者王晫《今世说》 眼前直下三千字,胸次全无一点尘。明·于谦《观书》。这两句大意是:读书是一种享受,能有三干字从眼前流过,便感到胸怀清朗,纤尘不染。该名句写出了读书的高境界,读书再也不是一种负担,反而变成了一种审美的过程,变成了一种精神享受。“胸次全无一点尘”,写出审美的净化作用,人只有在这种境界中,才能完成精神的升华,读书也只有进入如此境界,才能真正地陶冶性灵,启迪心智,净化精神。明代明臣于谦《观书》读书而不思考,等于吃饭而不消化。波尔克读书勿求多,岁月既积,卷帙自富。明末清初诗人冯班读书欲精不欲博,用心欲专不欲杂。 读书名言北宋诗人、词人、书法家黄庭坚读书之于精神,恰如运动之于身体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光阴给我们经验,读书给我们知识。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立志宜思真品格,读书须尽苦功夫。阮元鸟欲高飞先振翅,人求上进先读书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中国当代书法家、美术教育家李苦禅无人阅读的书籍就好比是一块木头。英国历史学家托·富勒读书,不为气质,只让自己不孤独。中国知名主持人,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何炅自家慢诩便便腹,开卷方知未读书。张月楼欲读天下之奇书,须明天下之大道。 读书名言明末清初文学家蒲松龄与有肝胆人共事,从无字句处读书。周恩来人家不必论富贵,惟有读书声最佳。唐伯虎,明代画家,文学家唐寅人能不食十二日,惟书安可一日无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劝君莫将油炒菜,留与儿孙夜读书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《增广贤文》《增广贤文》年少从他爱梨粟,长成须读五车书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王安石立身以立学为先,立学以读书为本。宋代诗人郑耕老腹有诗书气自华,读书万卷始通神。北宋文学家苏轼读书之乐何处寻,数点梅花天地心。 读书名言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朱熹磋砣莫遗韶光老,人生惟有读书好。《宋诗纪要》《宋诗纪要》春庭早色和烟暖;午夜书声带月寒。《对联集锦》《对联集锦》无专精则不能成,无涉猎则不能通也。清·梁启超《读书分月课程》读书不专心精读一门就不能成就,不博览群书就不能旁通。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、启蒙思想家梁启超《读书分月课程》读书欲睡,引锥自刺其股,血流至足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 秦策一》。引:取.拿。股:大腿。本句大意是:苏秦读书十分刻苦,想打瞳睡的时候,就拿锥子刺向自己的大腿,以致鲜血顺腿流到脚上也不在乎。苏秦是先秦著名的外交家、政治家。他早年游说秦惠王,十上奏章而不用,资用乏绝而归.父母妻嫂都看不起他。于是,苏秦闭门绝游,发愤读书。为驱除瞌睡.不惜引锥刺股,最后终于学富五车.联合五国。合纵攻秦,完成了一番功业。~几句以朴素,简洁的语言,塑造了一个发愤攻读,志在千里的人物形象,字里行间表现出强烈的精神力量,感人至深。苏秦锥刺骨与汉代孙敬头悬粱读书的教事,后来演化成。悬粱刺股”的成语.成为我们民族用来表现刻苦学习、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的名言。西汉经学家,文学家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读书足以恬情,足以博采,足以长才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,哲学家培根读书对于智慧,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读书而不能运用,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。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我们读书越多,就越发现我们是无知的。 读书名言英国诗人雪莱书的真正目的在于诱导头脑自己去思考。莫利读书之法,在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。南宋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朱熹读书务在循序渐进,一书已熟,方读一书。明·胡居仁《丽泽堂学约》。这几句大意是:读书学习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,一本书读熟以后,再读另外一本书。本名句出自于学规,故叙事细致具体。名句前半部提出“循序渐进”的原则,后半部提出衡量检查是否循序渐进的标准——一个“熟”字。此名句主张读书要精熟,反对粗翻浅览,认为那样做“虽多无益”。他的主张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,因而是正确的。明代理学家胡居仁《丽泽堂学约》读书补天然之不足,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。 关于读书的名言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,哲学家培根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。赫尔普斯读了一本书,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。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