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35句励志名言.doc

申明敬告: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,不预览、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。

文档介绍

中国古代35句励志名言.doc

窗体底端中国古代35句励志名言独善其身兼善天下儒风大家儒风大家文/儒风大家古人无论修学炼心,都讲究先立志。所谓“有志者,事竟成。”为了鼓励后生,精进修学,不要气馁,经典典籍和各派大师,都留下许多励志语录,给后来者以力量,可谓用心良苦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(资料图图源网络)1、不飞则已,一飞冲天;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。——《韩非子》任何成功,都是厚积薄发,多年苦修换来的,不怕走得慢,只怕不开始。2、去留无意,闲看庭前花开花落;宠辱不惊,漫随天外云卷云舒。——《幽窗小记》 走在奋斗的路上,不要过分在意一些荣辱,平常心便好。3、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——诸葛亮心思澄澈,安定有力,摒除诱惑,才可成就大事业。4、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——李白努力,终会有所收获,皇天不负有心人。5、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——《旧唐书·魏征列传》前进的路上,要不断反思、关照自己的不足,学习更多东西,更进一步。6、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。——《孟子》现代社会,有很多人,钻进钱眼,不惜违法乱纪;做人,穷,也要穷得有骨气!7、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。——苏轼想干成大事,除了勤于修炼才华和能力,更重要的是要能坚持下来。8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——《论语》心中有理想,脚下的路再远,也永远不会迷失方向。9、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谓不朽。——《左传》任何事业、学业的基础,都要以自身品德的修炼为根基。10、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——《论语》财富如浮云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真正留下的,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贡献。 淡泊名利(资料图图源网络)11、英雄者,胸怀大志,腹有良策,有包藏宇宙之机,吞吐天地之志者也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英雄气概,威压八万里,体恤弱小,善德加身。12、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;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——唐·王勃老去的只是身体,心灵可以永远保持丰盛。13、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;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——《孟子》做领导,要能体恤下属,一味打压,则尽失民心。14、勿以恶小而为之,勿以善小而不为。——刘备 越是微小的事情,越见品质。15、学而不知道,与不学同;知而不能行,与不知同。——黄睎知行合一,方可成就事业。16、以家为家,以乡为乡,以国为国,以天下为天下。——《管子》若是天下人都能互相体谅,纷扰世事可以停歇。17、志不强者智不达,言不信者行不果。——墨翟立志越高,所需要的能力越强,相应的,逼迫自己所学的,也就越多。18、臣心一片磁针石,不指南方不肯休。——文天祥忠心,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精神。19、吾日三省乎吾身。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——《论语》若人人皆每日反省自身,世间会多出多少君子。吾日三省乎吾身(资料图图源网络) 20、人人好公,则天下太平;人人营私,则天下大乱。——刘鹗给世界和身边人多一点宽容,多一份担当。21、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。——苏轼学习之道,在于坚持和寻找正确的方法。22、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——汉乐府时间就是我们奋斗的战场,损失的每一秒,都是生命的流逝。23、君子忧道不忧贫。——孔丘无论贫穷和富贵,坚守好的品德,是每一个人应该做到的。24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。——《孟子》成大事,不受点折磨怎么能行。25、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——范仲淹心怀国家,则一切以苍生为念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(资料图图源网络)26、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——张载立千古大志,乃是圣人也。27、丹青不知老将至,贫贱于我如浮云。——杜甫淡看世间事,心情如浮云。28、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君子,生在世间,当靠自己拼搏奋斗。29、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——《礼记》进学之道,一步步逼近真相,逼近更高。30、百学须先立志。——朱熹天下大事,不立志,难成!31、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;壁立千仞,无欲则刚。——林则徐做人,心胸要宽广,容纳各种负面情绪。32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——《论语》身心端正,方可知行合一。33、子曰: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——《论语》真正努力前进者,不会把时间耗费在负性情绪上。34、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——《中庸》力行善事,有羞耻之心,方可成君子。35、操千曲尔后晓声,观千剑尔后识器。——刘勰任何学问和技术,都需要无数次练习。转自丨“古文故事”(微信ID:guwengushi)
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