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言警句教学设计-王彦丽.doc

申明敬告: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,不预览、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。

文档介绍

格言警句教学设计-王彦丽.doc

《走进格言警句》教学设计石嘴山市第七小学王彦丽教学目标:1、学习格言警句,了解格言警句的作用。2、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,并能用搜集的格言警句来指导日常行为。3、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。教学重点:了解格言警句的作用,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,并能搜集更多的格言警句来指导日常生活。教学难点: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,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。教学准备: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:搜集中国古代格言警句教学过程:一、创设情境,营造氛围1、同学们,注意认真看,仔细听。(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中击缶、吟诵《论语》等录像片段)2、你有什么想说的吗?你听到了什么?(引导学生关注到论语的诵读) 3、孔子所写的《论语》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本书,其中所讲的道理影响了从古至今的无数中国人。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,像这样的经典文章还有许多,(出示课件:各式各样的书)这些书都会告诉我们许多道理,不信,咱们看看!(课件出示四条格言)【设计意图: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来说,国学的学习,重要的是带领学生进入古代学习的氛围中去,让他们在真切的感受中获得国学的熏陶,进而才会产生主动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。而北京奥运会的开幕表演,无疑是最接近于学生、最具感染力的。在开课伊始,利用声像手段,紧紧抓住孩子的心,会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。而在老师的导语中特别提到各种书籍,则是为了引起学生对更多传统文章的关注,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】二、细读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1、这四个句子你们听过吗?会读吗?老师来读读,会读的同学跟着老师一起读。2、学会了吗?谁能来读读?(这个环节的评价采用送书签的形式,教师提前准备好许多写好的格言,对于发言好的孩子,现场将格言剪成各种形状的书签送给他们) 3、同学们学得这么快,老师真是太喜欢你们了,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,就藏在你们的书桌里,你摸到了吗?打开看看,是什么?(每个小组一个信封,在信封里将每条格言的一半装进去)对啊,每张纸条上都只有半句格言,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合作,对出另外半句格言。4、大家这么会合作,老师可有奖励,听!音乐来了,哪个小组能配着音乐,将你们对出的格言优美的读出来?5、看!(出示图画)你能说说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吗?这幅画画的就是咱们今天学的一句格言的意思,你能说出是哪句吗?6、这句话我们通过图画来理解了,其他几句是什么意思呢?7、(课件出示表的图案)这几句话都告诉了我们要珍惜时间,意思我们是明白了,你能试着背一下吗?(学生自由背诵)背过了吗?(指名几名学生背诵)8、就像这样,用简短的话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的句子就叫格言警句。(板书课题)【设计意图:本环节通过自己读、对句读、背诵,进而理解意思,这样多种形式的读,熟读成诵,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扎实、深入。而小组学习中的对句练习,既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,提高学生的参与度,同时又是在读和背之间,给学生搭建的一个桥梁,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,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,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感受格言的意义】三、发散活动中积累格言警句1、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格言警句是我们熟悉的,(出示图画2)你知道那条格言说的是图上画的意思吗? 2、你还知道哪些格言?(指名多名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格言警句)相机解决其中学生熟悉的格言警句的意思,适度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格言警句的类别)具体策略如下:(1)你是从哪儿找到这条格言的?(2)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?(3)谁知道这句话说明了什么?(4)老师简单提点意思(5)大声读一读(本环节的奖励仍然是送书签,但是是空白的书签,由老师随手剪出形状不同的书签送给学生,由学生课下自己填上喜欢的格言)3、你们也想要啊?那得自己动手做!(学生自由制作书签,可以做在老师发的纸上,也可以自己剪喜欢的形状,装饰一下,写上自己最喜欢的格言)4、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书签。(学生展示后,大声朗读,发现一些常见的格言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读读,然后贴到黑板上) 【设计意图:这个环节,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扩展,不仅停留在学生能够积累课内的四条格言警句,更是通过搜集、汇报,掌握更多的格言警句,并通过分类,有意识的渗透格言警句涵盖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。做书签,更是利用学生的兴趣,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巩固所掌握的格言警句,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格言警句的兴趣。】四、小结同学们,我国的历史悠久,流传至今的格言警句还有许许多多,他们都是从经典诗文中而来,(板画一本大书,将刚才贴的格言警句框在里面)希望同学们能多读书,懂得更多的道理,变成又勤劳、又爱学习的孩子。【设计意图:在结尾部分照应开头,再次提到这些格言警句来自于无数的经典文章,引导学生关注更多的传统文化产生探究传统文化的主动愿望。在本课的所有导语中,包括两种形式的奖励,都统一在格言警句这个主题里,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,又是在渗透格言警句在生活中无处不在,同时提醒学生我国传统文化是智慧和艺术的结晶,这一切都值得我们骄傲,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。总之,在本课的教学中,以兴趣为先,目的决不仅仅是讲明白格言警句这个知识点,而是着力于让学生通过这节课,喜欢传统文化,喜欢国学这门课程。】
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